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兴起,网络空间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然而,一些自媒体账号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不惜编造事实、摆拍造假,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损害了公众利益。近期,北京市网信办针对此类行为进行了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兴起,网络空间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然而,一些自媒体账号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不惜编造事实、摆拍造假,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损害了公众利益。近期,北京市网信办针对此类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其中“老陶说真话”账号因编造医疗事实、发布虚假医疗科普视频被依法关闭,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事件背景与影响 “老陶说真话”账号拥有148.4万粉丝,其发布的脑血管爆裂病人抢救等内容被证实为自导自演式造假。该账号发布的一些出格言论,如“老陶一直不建议大家去做体检”等,极易误导公众,对个人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二、社会心理与法律监管 1. 社会心理:部分网红医生摆拍造假的行为,反映了当前社会中一些人急功近利、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心理状态。 2. 法律监管:监管部门对视频摆拍造假行为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如中央网信办开展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都明确了对涉医网络直播带货、信息内容、传播秩序等的监管要求。 三、媒体责任与公众认知 1. 媒体责任:网络平台应积极履行把关责任,利用算法和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内容,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 2. 公众认知:公众应提高辨别能力,不轻信未经核实的信息,对于医疗科普类内容,应以专业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意见为准。 四、行业现状与问题 当前,一些短视频MCN机构为网红医生批量生产相同的故事模板,制造焦虑,吸引受众。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医患信任关系,也影响了正规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形象。 五、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1. 加强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对摆拍造假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 提升公众素养: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网络素养和辨别能力,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网络信息。 3. 强化行业自律:医疗行业应加强自律,规范医疗科普内容的发布,避免误导公众。 4. 支持真科普:鼓励和支持那些真正致力于科普、负责任的医生,为他们提供平台和资源,让科学、准确的医疗知识得到广泛传播。 六、结论 “网红医生摆拍造假”事件不仅是个别现象,更是网络环境、社会心理、法律监管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通过加强监管、提升公众素养、强化行业自律和支持真科普,我们可以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科学的网络环境,促进医疗科普的健康发展,维护公众的切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