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第九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居民消费的恢复是今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关键。需求不足主要是是居民消费不足,需求收缩主要是居民消费收缩。
杨伟民认为,导致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居民收入占GDP比例偏低,且逐步下降。二是居民对房地产相关支出的增加产生的挤出效果。三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低。
杨伟民认为,要坚持把恢复和扩大居民消费摆在突出位置。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扩大居民消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既要看居民收入是否增加,还要看居民消费是否增加,两个指标共同进步、共同增加,才能更全面地反映民生的改善。
二是让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意。消费者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既要不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也不要干预消费者的自主消费,因为消费者的自由选择、自主消费也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方向和配置的多少。
三是公共服务是民生改善的重要补充,但民生改善的基础还是居民消费。需要说明的是,加强公共服务不等于民生改善,要把握好公共服务和居民消费的度,因为要增加公共服务就要增加政府的收入,可能对居民的收入产生挤出效果。
四是既要发展生产力也要提高消费力,供给与需求共同进步才会有发展。
杨伟民强调,既要继续建设制造大国、生产大国,也要加快构建消费大国、生活大国。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需要我们在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政策上作出一些调整和优化。
一是把民生大国、民生中国作为重要的目标。我国的发展应该已经到了从追求生产大国向追求生活大国,从以制造大国为目标,向以消费大国为目标转换的阶段。
二是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下一步既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扩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也要同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着力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适度降低政府部门和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实行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实行给居民让利的金融政策,给居民减税降费和加大转业支付的财税政策等等。过去我们的政策主要是面向生产者,面向企业,我们现在需要考虑如何面向消费者,增强消费能力,来实施我们宏观经济政策。
三是消费权也是基本权利,对居民消费尽可能不干预少限制,逐步改变对住房、汽车和部分高端消费的抑制政策,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在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基础之上,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完善高端、高档消费的政策含义。
四是改革身份证制度和住房制度,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以农民工为主体的非户籍人口是潜在的中等收入群体是扩大居民消费最值得关注的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