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下面这张图,你一定会忍不住发出“哇塞”的感慨。它确实很壮观。甚至还申报了3项吉尼斯纪录: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世界最高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筑世界最大牌楼但这些都不是它最牛的头衔,它最牛的头衔是 ...
看着下面这张图,你一定会忍不住发出“哇塞”的感慨。 它确实很壮观。 甚至还申报了3项吉尼斯纪录: 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 世界最高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筑 世界最大牌楼 但这些都不是它最牛的头衔,它最牛的头衔是: “中国最壕烂尾楼”。 这个本该成为当地最具标志性的宏大建筑,曾一度被大家称为“贵州的布达拉宫”。 甚至还被当成“镇县之宝”。 可惜的是,如今的它被当成反面教材频频提及。 甚至还上榜了“中国十大丑陋建筑”。 01 耗资2亿 造就的“天下第一” 这个建筑叫做水司楼,本名水司府堂。 号称“天下第一水司楼”,坐落在贵州省独山县。 说实话,它确实担得起“天下第一”这四个字。 水司楼于2016年9月开工兴建,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楼高99.9米。 外墙使用琉璃陶,色彩含蓄内敛,却又不失风采。 从底部往上看,蔚为壮观,其规模之大,气势之雄伟。 本来的建筑设想是,把它建造成一个全木质框架榫卯结构建筑。 也就是说整个建筑过程不使用一颗螺丝钉,全部采用了中国传统木工的卡榫手法。 不过,光靠木质结构,不可能支撑起99.9米的建筑高度和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重量。 所以最终的实施方案,是在钢筋水泥的框架结构基础上,加装大量木质古建体。 可能从这一步开始,就注定了水司楼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幻泡沫。 那为什么要建水司楼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想以这个标志性建筑,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初衷没有毛病,但错就错在这个地标建在了“独山县”。 02 财政10亿的县 花2亿建地标 独山县地处贵州最南端,东守两广、西望滇黔、南控东盟、北至天府,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称,是贵州南部重要城镇。 尽管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发展却不尽人意。 直到2020年3月3日,它才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就明白了。 也就是说在建造“水司楼”的时候,独山县还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据媒体报道,2018年,独山全县财政总收入只有10.08亿元。 可是水司楼的花费据说在2亿元左右。 一个每年财政不足10亿元的县城,花2亿建造所谓的“地标”,真的很离谱。 也难怪它被网友调侃成“中国最壕烂尾楼”。 除了劳民伤财外,它还“坑”惨了不少商户。 当时许多人觉得“水司楼”会大爆,于是纷纷在其周边开商店,建民宿... 想着等它建好那天,一定能收回成本,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 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 别说赚钱了,不赔钱就是最好的下场。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家商户。 他的这家馆他开了一年多,因为没人气,终于在2019年关门。 虽因5年租期全免,租金没有损失,但他的押金还没拿回来。 周围还有一些商家在苦苦支撑,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 2020年,疫情之下,全国旅游业都不景气,大家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03 负债400亿 很多人知道水司楼,都是因为一条名叫《亲眼看看独山县怎么烧掉400亿!》视频开始的。 它将贵州黔南州独山县公共财政负债400亿事件再次带入公众视野。 视频中主持人质疑,只有一个街道和8个乡镇的独山县,却借了400亿债务打造景观。 水司楼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们心中,水司楼已经够“败家”了! 殊不知,这些“败家建筑”充斥在整个独山县内。 “五步一烂楼,十步一烂亭” 去过独山县的人,都会用“震惊”来形容它。 震惊它遍地都是烂尾楼。 震惊这些烂尾建筑的豪华。 震惊规划者的野心。 你敢信,这里竟然存在一个“小故宫”? 它叫毋敛古国。 由于跟紫禁城太过相似,于是大家就称它为“独山紫禁城”。 别说,从空中俯瞰还真像那么回事。 走进古色古香的毋敛古国建筑群,就像穿越了时空界限,有一种进入“皇家园林”的感觉。 城墙内,三大庙古朴大气,积淀历史气息的红墙、古色古香的彩绘图像,大气庄严的牌坊,数十栋青砖黛瓦的仿古建筑......还挺吸引人。 但是等你仔细观摩,你会发现古城里的建筑都是从各个景区借鉴来的。 为什么说独山县有野心呢? 一个“紫禁城”当地标还不行,还要再造一座“名楼”。 毕竟一个地方一旦有了“亭台楼阁”就显得很有文化。 于是,独山望月楼就出现了。 虽然外表宏伟,可惜的是没有内涵的它,注定是一具华而不实的空壳。 如果想做古风古韵,那你就坚持到底啊。 可是规划者想要的太多,最后把整座城市变成了“不伦不类”。 民国风的步行街,在周围高楼大厦旁,显得尤为突兀。 “独山钟楼”不就是盗版的大本钟么。 要想提高城市的“逼格”,还是得来点现代化的建筑。 于是独山县还秉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弄了个现代化的大学城。 可别小看这个大学城,当初还计划引进中央音乐学院呢! 要旅行菌说,这么多钱造什么大学城,应该造个“独山影视城”。 民国剧、古装剧、现代剧......都能拍! 说不定早火了。 别看人家独山县面积不大,但志向远大。 严格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所以它就花了10多个亿,搞了个“大数据中心”。 这个钱可以再建造一栋“企鹅大楼”了。 虽然钱花到位了,可惜的是它并没有成为第二个“腾讯”。 除了大数据中心,独山县还有很多这样“烂尾”的产业园。 造价2亿的“香港科技城”,一点也不科技。 进去还得自备手电筒,着实讽刺。 这边大楼水电还没通,那边就又建造了一个“法拉第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6000万连电都没整明白,法拉第知道了,估计得被气醒吧。 总之,到了独山县后,你会发现这里像是一盘没有完成的“大杂烩”。 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一地鸡毛。 除了东抄抄,西拼拼外,独山县也尝试过“原创”。 但旅行菌的建议是: 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 独山县里,我认为最离谱的建筑就是花了50亿造的“盘古庄”。 50亿啊! 本来以为它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结果告诉大家:风水景观? 对不起,但我真的很想说脏话。 如果你真的把景观做到极致,大家也就不说什么了。 可你瞅瞅这个大圆套小圆,灰蒙蒙的建筑,好看么? 它不像风水景观,更像是陵园景观。 在大家的骂声中,后来又称这里的定位是大型商旅综合体。 不说别的,谁敢在这个阴间色调和阴间设计的建筑里做生意啊。 多么触霉头。 都说好事成双,但这里是“离谱成双”。 除了独山县外,隔壁的三都县也没好到哪里去。 花8亿建造的“七十二行”。 比盘古庄更像墓园! 三都县的经济水平也比较低。 但是人家还建造了一个跑马场! 你没有看错也没有眼花,贵州山区里的一个小县城花了4.5亿元修建了一个跑马场。 你说他们财大气粗吧,但又是贫困县。 让人无奈。 没错,就是这些“无用的建筑”一共烧了400亿! 重点是这400亿里,绝大多数融资成本超过10%。 10%的融资成本,意味着独山县每年光债务利息就超过4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不吃不喝也远不足偿还利息。 搞好基础建设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必备条件,然而基础建设的前提条件是有能力,有需要。 否则这些建筑只会成为居民们的沉重负担。 如今,相关负责人虽然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这些建筑们却依旧屹立在那里。 天下第一水司楼,重新动工,据说要被改建成酒店。 独山望月楼,没有等来属于它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毋敛古国,依旧顶着“山寨故宫”的头衔。 ... ... 它们就像一个个警钟,警惕着世人: 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面子,再阔绰的显摆也换不来尊严。 |